《我国高校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刘海春 沈永英等 著
人民出版社 2019年11月
●谢迪斌
近年来,我国高校出国境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其根本任务在于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立足于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背景下,我国高校积极探索国际化战略人才培养路径,牢记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初心使命,加强出国境交换生的政治引领和思想导航,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刘海春教授及其团队所著《我国高校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是近年来这方面思考和探索的代表性成果。
《我国高校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从实证研究角度率先提出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价值和实践意义,将交换生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为思想政治教育拓宽了理论维度,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国内国外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该书入选2019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是国内关于出国境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创之作。《我国高校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指出,高校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通过政治学习、思想引导、文化传播、情感交流等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交换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热爱国家、关心集体,认同中华文化,在交换留学过程中肩负起中外文化交流的使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全面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推动我国同其他国家学历学位互认、标准互通、经验互鉴。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多边组织的合作。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优化出国留学服务。实施留学中国计划,建立并完善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全面提升来华留学质量。推进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建设,拓展人文交流领域,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鉴。因此,该书强调,高校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进一步强化国际性校际合作体系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推动大学生国际交流互动,实现国际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同时,也为国家间的教育交流以及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提供人才支撑。该书为我国高校国际化进程中的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经验借鉴参考,具有较强的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该书一共有8章。第一部分为提出问题,强调开展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设定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框架和理论基础,梳理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沿革。第二部分进行实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形式,采集相关数据,采用数据模型进行量化分析,得出较为科学的结果。第三部分借鉴印度和美国交换留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经验,针对我国交换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前景和创新路径,提出加强交换生思政教育的对策及办法。
在研究内容上,该书的思考与表达扎实严谨,从理论支撑、历史沿革、现状调查、访谈调查、风险困境、国外借鉴和发展创新等七个方面对我国高校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系统的研究,逻辑严密,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在理论方面,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和风险社会理论构成逻辑框架,保证了理论的严谨性。在问卷调查和访谈中,该成果综合运用了多学科研究的方法从爱国主义、文化认同、应急安全、社会实践、金钱观念、宗教信仰与网络舆情等方面考察了高校交换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具体分析了美国、印度高校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高校交换生思想政治发展的创新路径。
在研究方法上,该项目不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还运用了统计学、社会学、比较研究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扎实的实证功底。该项目调研对象分布多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访谈样本的丰富性也充实了书稿的内容。该书还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青年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相关情况为例,提供详实的出国境交换生教育、管理、服务相关条例规定、经验案例,对全国范围内其他高校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实践比较借鉴意义,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我国高校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足于当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背景,聚焦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大局,在国际意识形态交锋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彰显高校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该书特别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全球化的潮流中应实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强国际化人才的思想引领,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从而为国家筑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防线,培养可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些观点对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实践价值。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