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大学城校区教学楼C座504召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师生见面会。学院副院长曾荣、研究生教学部主任洪汛、硕士生导师罗亚泓、陈熹、傅薇、金光磊等及2025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全体研究生参加会议。见面会由洪汛主持。
会议开始,洪汛向与会者介绍了举办见面会的目的,旨在搭建学生与导师的交流桥梁,明确专业学习与科学研究的目标,帮助学生聚焦学术发展。随后,曾荣对同学们在研究生阶段的规划提出要求。他强调,学位论文是研究生阶段的核心任务,学生应着力提升科研能力,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通过高频次、高质量的导师沟通最大限度规避学术弯路。谢迪斌教授寄语同学们,指出研究生需要筑牢三个意识,即阅读意识、思考意识、写作意识。学生需要通过大量阅读文献和原著,形成自己的思考,再整合成话语,为后续学术研究打下基础。
会议期间,24名新生围绕本科院校背景与未来研究方向展开自我介绍。从外语、理工到人文社科的多学科背景交织,为现场注入了跨学科交流的活力。研究生导师们聚焦各自的研究方向展开自我介绍,系统阐述学术专长与科研脉络,为新生提供了清晰的学术导向。
在师生自由交流环节,同学就如何结合个人研究方向选择导师进行提问。曾荣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切入点作了解答。他认为,研究的核心在于掌握科学方法,需通过大量阅读文献夯实基础。学术研究最关键的部分是思考能力,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贵在思考,要通过思考从寻常现象中发现问题,要以“处处留心皆学问”的态度挖掘研究方向。
本次见面会成功搭建了师生沟通的桥梁,既帮助新生系好学术生涯的“第一粒扣子”,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撰稿:何洁慧
初审:洪汛
复审:曾荣
终审:麦培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