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发展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之中。图为党员干部在陕西延安宝塔山上重温入党誓词。新华社发
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创新,明确地将人民作为“主体”的地位凸显出来,是对其价值理念和价值原则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双重深化,彰显了人民的价值主体性,体现了人民在历史和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才能真正理解人民的所需所求,站在人民的角度进行理论创新,才是人民真正需要的理论创新,才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一部理论创新史,这一百年,是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百年,是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一百年,其中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和心血,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中国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1
坚持问题导向,在回答和解决重大问题中推进理论创新
理论发展的动力在于提出和解决问题,理论体系的构建要围绕问题,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大革命的失败向中国共产党提出“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在思考和探索这一问题中,党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实践中形成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历史也证明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成功的,是基于中国国情的,是能够团结广大工农阶级的,也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成功的原因之一。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里,中国共产党围绕“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怎样的社会主义”展开探索。其间有过中共八大良好的开端,也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曲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0多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快速提升。
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国力在日益强大的同时,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对内,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对外,我国开始作为一个大国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如何满足人民的需求?如何应对大国间的博弈?我国在新时代应以怎样的姿态亮相?面对这些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发展趋势,继往开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从历史发展、时代品格、主体归属、内容体系和指导价值上对这一思想进行了科学概括和准确定位,揭示了其思想内容和实践方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思想指南和理论指导。
2
在推进理论创新时始终重视契合人民意愿、顺应人民期盼
理论建设,其生命力在于创新,这是理论建设的永恒主题。世界上没有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在实践中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我党理论创新的出发点、落脚点和遵循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经验,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就是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价值所指、价值导向、价值归宿,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由此,人民群众是理论创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对象。党的发展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之中,在推进理论创新时始终重视契合人民意愿、顺应人民期盼,始终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充分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国家的名称,我们各级国家机关的名称,都冠以‘人民’的称号,这是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基本定位。”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创新,明确地将人民作为“主体”的地位凸显出来,是对其价值理念和价值原则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双重深化,彰显了人民的价值主体性,体现了人民在历史和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才能真正理解人民的所需所求,站在人民的角度进行理论创新,才是人民真正需要的理论创新,才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
坚持以“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推进理论创新,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应对发展困境的智慧和勇气。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把人民情怀厚植于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能够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创造了源源不断的理论创新动力。
3
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的统一,在知行合一中提升理论创新境界
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的。实践是理论的源泉,是创造和创新理论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得好,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出现严重曲折。”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来源于现实、以实践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奋斗历程,得到了成功的宝贵经验,也得到了失败的惨痛教训,没有实践作为基础,没有实践先行带来的宝贵经验,没有对实践带来的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就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论。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实践与理论相互依存、相互推进,实践的创新给予理论新的思路、新的灵感,从而推进了理论的创新;理论创新从而指导新的实践,给予实践新方向、新方法。理论创新对客观规律的揭示越深刻,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就越强大。所以我们要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有机统一,在知行合一中提升理论创新的境界。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作用于实践,影响实践的发展方向。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科学的理论给实践以正确的方向。实践没有理论的指导,就很难知道目标和方向,很难使用正确的方法达到目标,甚至对目标的定义以及含义理解错误,这样的实践只能是没有目标的“探索”,就如同没有正确、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的学习,这样不会取得任何成绩。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
(原标题《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立场推进理论创新》)